科技日報記者 夏凡
5月25日,第四屆中國—中東歐國家博覽會暨國際消費品博覽會(以下簡稱“中東歐博覽會”)在浙江寧波閉幕。本屆博覽會歷時4天,吸引了中東歐14國及全球120個國家和地區的企業參展,展覽面積達8萬平方米,參展企業近1500家,專業采購商超1.7萬人次,其中境外采購商約4000人,規模創歷屆新高。
如今,中東歐博覽會已成為拓展務實合作的“加速引擎”??萍寂c創新走深走實,人文和經貿“比翼齊飛”,中國與中東歐國家合作持續深化。
博覽會上,萬豐奧特控股集團的HEMEP混合動力多引擎飛機引人注目?!斑@款飛機采用混合動力技術,可在純電模式、巡航模式和充電模式之間進行切換,并可在飛行過程中反向充電增加續航,在綠色環保的同時又顯著降低了噪音?!比f豐航空副總經理周玉貴說。
他告訴記者,該飛機由萬豐奧地利鉆石飛機公司與西門子公司合作開發。“在全球范圍內,我們已布局4個飛機制造基地、3個飛機設計研發中心,在90個國家設有192個服務中心。我們通過走出去、引進來戰略,堅持技術至上,致力于成為全球通用飛機創新制造企業的領跑者?!?/p>
“作為中國—中東歐國家合作機制下的高水平經貿人文盛會,中東歐博覽會正在賦能科技創新合作。此次博覽會不再單純是傳統商品的貿易展,科技交流活動和科技創新成果成為展會的重要看點?!敝袊茖W學與科技政策研究會副理事長胡志堅說。
以技術合作為原點,中國與中東歐國家合作持續深化。海信集團收購斯洛文尼亞的gorenje公司,設立了海信歐洲總部,為當地提供了數千個就業崗位;寧波美諾華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和斯洛文尼亞最大藥企KRKA合資,這是目前寧波和中東歐國家合作最大的項目之一……
“中東歐國家是‘一帶一路’倡議融入歐洲創新生態系統的關鍵樞紐,對中歐科技創新合作具有重要戰略地位。2012年建立的中國—中東歐合作機制為各方科技合作提供了重要平臺,促進了各方在知識、科學、經驗和技術等方面的交流與合作。”中國科學院大學公共政策與管理學院教授、發展中國家科學院院士方新告訴記者。
“近年來,中國與中東歐國家在開放創新規劃、科技人文交流、聯合研發、技術成果轉移轉化等方面取得了一定進展。中國與7個中東歐國家建立了8個聯合實驗室,推動了知識、科學、技術的共享和創新要素流動?!敝袊袞|歐國家創新合作研究中心執行主任王波說。
作為面向中東歐的唯一國家級機制性展會,本屆博覽會實現了向“中東歐+”的拓展。除了14個中東歐國家展商參展之外,英國等9個國家參展商踴躍參展,其中8個國家的參展商是首次參展。展會首日,24個采購項目達成簽約,簽約總額達24.9億元。
除了務實有效的經貿合作,人文互鑒也是博覽會的重要內容。在魅力中東歐板塊的“黑領帶拳擊學院”館,克羅地亞“拳王”馬國倫時不時與好奇前來參觀的拳擊愛好者交流。
“今年,蘇州黑領帶拳擊學院成功拿到了克羅地亞拳擊理事會(歐盟拳擊理事會成員)授權,可幫助中國俱樂部運動員得到參加歐盟和國際賽事的準入資質。”馬國倫說。
2017年,馬國倫在蘇州創辦了黑領帶拳擊學院,該學院成為獲得克羅地亞及歐盟國家送賽資格的專業拳擊俱樂部。在其努力下,2024年,克羅地亞、波黑大使館同時授權馬國倫運營“克羅地亞之窗”和“波黑之窗”等文化旅游交流窗口。“世界領帶博物館”同期開館,與克羅地亞的“領帶博物館”遙相呼應,向中國介紹世界領帶文化的起源,成為展示克羅地亞文化的重要窗口。
馬國倫表示:“我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把克羅地亞最好的體育資源向東方大國引進,兩國人民可以更好地一起前行?!?/p>
本屆博覽會上,類似的人文和教育故事還有很多。在中國(寧波)—中東歐國家教育合作交流會上,中斯跨國人才實習就業行動計劃啟動。中斯高校和企業聯合打造斯洛伐克商品直播實習基地,通過在斯洛伐克盤戈亞那企業聯盟下的本土企業,為中國學生提供跨境電商、國際貿易等領域的實習崗位,同時助力斯洛伐克企業產品進入中國市場。
志合者,不以山海為遠。從“硬聯通”到“心相通”,中國與中東歐國家合作之路越走越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