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報記者 馬愛平
7月16日,北京中國國際展覽中心(順義館)內人頭攢動,來自75個國家和地區的651家企業與機構攜最新成果亮相,170多個境外團組穿梭于各個展區洽談合作——第三屆中國國際供應鏈促進博覽會(以下簡稱“鏈博會”)在此間拉開大幕。這場匯聚全球智慧的盛會,以“鏈接世界,共創未來”為主題,不僅展現了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的韌性與活力,更傳遞出中國持續擴大高水平開放的堅定決心。
國際化與專業化交織 三大特色彰顯平臺價值
“75個國家和地區、651家參展企業,境外參展商占比提升至35%,實際參與產業鏈合作的企業達1200家。”中國貿促會會長任鴻斌在開幕式上公布的一組數據,勾勒出鏈博會的國際化底色。
相較于前兩屆,本屆展會在鏈式邏輯與創新引領上實現新突破:首次成立各鏈條展商聯盟,70多場專題活動精準對接企業“找朋友、找伙伴、找應用場景、找解決方案”的需求;創新鏈展區與“鏈博首發站”集中亮相,全球供應鏈指數矩陣等成果發布,為產業合作注入“鏈博智慧”。
南非副總統保羅·馬沙蒂萊在開幕式致辭中表示:“鏈博會是展示供應鏈管理最新成果的重要平臺”。作為首次參展的國家,南非帶來30家特色企業,從可持續清潔化妝品到耐極端氣候的電工設備,全面展現出口多樣性。
泰國商務部常務副次長艾卡闡·斯達瓦拉瀾則強調,在全球供應鏈面臨挑戰的當下,鏈博會為強化互聯互通、推動可持續發展提供了關鍵機遇。
記者在現場看到,從非洲的特色制造到亞洲的數字技術,從歐美企業的創新方案到中國的產業鏈成果,不同國家的優勢產業在此形成互補。“這里不僅是博覽會,更是連接經濟、商業和人民的紐帶,正助力世界經濟復蘇。”國際商會秘書長約翰·丹頓如是評價。
科技賦能成主旋律 數智化重塑供應鏈生態
在數字科技鏈展區,一場“數字革命”正在上演。浪潮通用軟件有限公司ERP產品部副總經理隋志超向科技日報記者演示了海岳數字供應鏈管理體系:“通過整合多平臺資源,實現從研發到服務的全流程端到端管理,一鍵就能暢通全流程。”現場屏幕上,魯花集團的全渠道供應鏈物流網絡實時數據流轉,天津渤海化工集團的“渤化易采”平臺動態更新采購信息,直觀展現著數智化對產業效率的提升。
更引人注目的是浪潮海岳商業AI的“智能體矩陣”:銷售預測智能體通過算法精準預判市場需求,供應商評價智能體在幾秒內完成合作伙伴資質審核,多級庫存優化智能體動態調整倉儲布局。“這些智能體已在快消品、化工等行業落地,幫助企業降低成本超15%,庫存周轉效率提升30%。”隋志超告訴記者。
農業領域的科技融合同樣亮眼。先正達集團展臺前,“良種+良品+良田+良法”的創新體系吸引眾人駐足。從抗逆性更強的種子品種到綠色植保方案,從數字農業傳感器到全程技術服務模型,系統展示了科技如何重塑農業供應鏈。“鏈博會讓我們看到農業產業鏈協同的巨大潛力。”先正達集團中國總裁蘇賦表示,集團正依托鏈博會這一開放平臺,攜手產業鏈各方共建綠色高效供應鏈,持續釋放中國農業開放合作的明確信號。
任鴻斌強調,鏈博會已成為中國推動高水平對外開放的新平臺和全球共享的國際公共產品。從首次設立的展商聯盟到全球供應鏈指數的發布,從企業間的務實合作到國際組織的規則探討,鏈博會正將“開放”二字轉化為具體行動——正如美國英偉達公司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黃仁勛在開幕式致辭中所說:“中國的供應鏈是一個奇跡,而鏈博會充分體現了中國對創新的支持,并致力于共建繁榮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