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報記者 劉垠
8月12日,財政部聯合商務部、中國人民銀行、金融監管總局等部門發布了《個人消費貸款財政貼息政策實施方案》和《服務業經營主體貸款貼息政策實施方案》。
8月13日,國新辦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兩項貼息政策有關情況。財政部副部長廖岷表示,財政部會同相關部門制定個人消費貸款和消費領域的服務業經營主體貸款兩項貼息政策,目的是通過進一步強化財政和金融協同,撬動更多信貸資金精準投向消費領域,降低居民和經營主體的信貸成本,在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同時,通過提振消費暢通經濟循環。
廖岷說,這兩項貼息政策是中央層面首次實施,有人稱之為消費貸款領域的又一次“國補”,是非常形象的。他將政策亮點概括為:補貼方式更精準、支持消費的力度更大、惠及的范圍更廣、貼息的流程更高效。
具體而言,個人消費貸款貼息政策直接惠及廣大人民群眾,貼息對象為:居民使用的相關貸款經辦機構個人消費貸款中實際用于消費的部分,包括單筆5萬元以下日常消費,以及單筆5萬元及以上的家用汽車、養老生育、教育培訓、文化旅游、家居家裝、電子產品和健康醫療等重點領域消費,貼息比例為1個百分點,大體為當前商業銀行個人消費貸款利率水平的1/3,政策實施期為1年。
服務業經營主體貸款的貼息政策,則聚焦餐飲住宿、健康、養老、托育、家政、文化娛樂、旅游、體育等8類主要消費服務領域。貼息比例為1個百分點,可以貼息1年。上述領域服務業經營主體單戶享受貼息的貸款規模最高100萬元,單戶享受貼息最高1萬元。
“做個簡單的測算,如果按照1%的貼息比例,意味著1塊錢的貼息資金,有可能帶動100塊錢的貸款資金用于居民消費或消費領域服務業的供給。”廖岷表示,通過財政金融政策協同發力,發揮公共資金的引導作用,撬動更多金融活水流向真正的消費領域。
財政部金融司司長于紅介紹,這兩項貼息政策設計的側重點都是廣覆蓋、低門檻,沒有設置復雜的申請程序,盡量讓大家做到“省錢又省心”,只需滿足一些基本、必要的條件,就可享受政策支持。
值得關注的是,為減輕借款人辦理的負擔,提高政策實施效果,兩項貼息的資金測算、申請、撥付等工作主要集中在貸款經辦機構和地方政府部門。兩項貼息政策涉及的貸款利息扣減、貼息資金申請等工作均由經辦機構來負責,借款人無需額外的操作。
“這兩項貼息政策是財政金融協同支持提振消費的又一次創新探索,我們也將在后續工作中不斷地總結經驗、不斷地完善流程,也期待這些政策能夠精準、高效地支持人民群眾的消費需求。”廖岷說,這些政策也可以和正在實施的消費者以舊換新補貼等政策形成“組合拳”,讓人民群眾在消費過程中得到“國補”更多的實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