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報記者 羅云鵬
8月3日,中國海油、中信海直及峰飛航空聯合宣布,我國自主研發的2噸級eVTOL(電動垂直起降航空器)——峰飛航空凱瑞鷗,成功實現海上石油平臺物資運輸試飛。
此次試飛執飛機型為2噸級eVTOL“凱瑞鷗”,其裝載新鮮水果和緊急藥品等物資,從深圳陸地起降點起飛,經過58分鐘的跨海域飛行,降落在距離深圳海岸線150公里的惠州19-3平臺,成功完成運輸任務。
長期以來,中國海油在南海海域的海上石油平臺物資運輸主要依賴船運,單程耗時約10小時,難以滿足緊急物資調度與應急保障需求。緊急物資和人員則由直升機運送,但飛行成本較高。
相比傳統依賴船舶和直升機的運輸方式,eVTOL在運營成本、響應速度、環保性、舒適性以及適應有限起降空間方面具有顯著優勢。
中國海油深圳分公司協調部副經理任永怡介紹,此次試飛將創新的航空技術、成熟的運營經驗與真實的海上作業需求深度融合,形成“研制+運營+場景”低空應用落地閉環,實現海陸長距離低空緊急物資運送、海上設施巡線、應對漁船滋擾等場景的新突破,展現了低空經濟技術賦能傳統能源產業的巨大潛力。
“凱瑞鷗”采用復合翼構型,適用航程200公里,最高速度200公里/小時,載重能力達400公斤。
“針對南海海域高鹽霧、高濕度、強陣風的環境特點和海上平臺有限的起降空間,‘凱瑞鷗’順利完成了包括垂直起降、懸停、遠距離跨海飛行等關鍵測試科目,充分驗證了大型eVTOL在海洋石油工業作業場景下的技術可行性和運行可靠性。”峰飛航空高級副總裁謝嘉介紹。
在通航保障方面,中信海直在起降點選定、航線規劃等方面作了精心準備,特別是協調制定空域清空方案,確保eVTOL在隔離運行模式下安全飛行。
同時依托國內首個數智化塔臺,為此次大型eVTOL遠海試飛保駕護航。此舉為探索新型航空器在保障海上油氣生產應用場景方面積累了寶貴經驗。
(受訪單位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