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報記者 周思同
“這五年,我國經濟實力顯著增強,前4年經濟增速平均在5.5%左右,今年我國經濟總量預計達到140萬億元左右,增量預計超過35萬億元?!痹趪罗k7月9日舉行的“高質量完成‘十四五’規劃”首場新聞發布會上,國家發展改革委主任鄭柵潔表示,以我國這么大的體量和增量,在各種風險挑戰的沖擊下,仍保持這樣的經濟增速,在經濟發展史上前所未有。
經濟的發展離不開科技創新的支撐。鄭柵潔在介紹中提到,“十四五”規劃把創新提到前所未有的重要位置。去年全社會研發經費投入規模比“十三五”末增長近50%,增量達到1.2萬億元。在創新能力方面,我國的全球百強科技創新集群數量達到26個、占比全球第一,高新技術企業超過46萬家。過去幾年,創新“勢能”向經濟“動能”持續轉化,以“人工智能+”為代表的新產業、新業態、新商業模式都在加快落地和實現,2024年“三新”經濟增加值超過24萬億元,相當于北京、上海、廣東地區生產總值的總和。
國家發展改革委秘書長袁達介紹,“十四五”期間,我國科技和產業創新成果層出不窮,創新已成為推動高質量發展的主要驅動力,新質生產力正在全面改變我們的生產生活方式。這些變化可概括為“5個加速”:
一是研發投入加速增長。從整體看,2024年全社會研發經費投入占GDP的比重達到2.68%,規模增加到3.6萬億元,穩居全球第二。從主體看,企業是研發投入高增長的主要力量,企業研發投入占比超過77%。從標桿看,深圳作為創新標桿城市,研發投入占GDP的比重達到6.46%。
二是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加速突破。比如,2024年集成電路年產量比“十三五”末增長72.6%,增加約1900億塊,越來越多的產品裝上了“中國芯”;核電、高鐵、船舶與海洋工程等裝備取得新突破,人工智能、量子科技、載人航天、深空探測等領域創造了多個全球“首次”和“第一”。
三是新興產業加速壯大。比如,2024年我國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比“十三五”末增長42%,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增長73.8%,占GDP比重達到10.4%,提高2.6個百分點。又比如,2024年我國累計在研創新藥達到4000余款,約占全球30%。
四是人才創新活力加速迸發。我國人力資源總量、科技人力資源總量、研發人員總量世界第一,科學、技術、工程、數學專業畢業生每年超過500萬。這種人才儲備為技術突破提供了堅實基礎,成為創新活動的源頭活水。
五是中國式創新生態加速形成。中國企業正以前所未有的熱情,積極打造并深度融入開源生態,促進技術創新和應用發展“雙向賦能”,形成了全球獨特的技術發展路徑和創新生態系統。
袁達表示,下一步,國家發展改革委將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堅定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促進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統籌推進教育科技人才一體發展,大力培育支持全面創新的良好生態,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讓科技創新改變未來、造福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