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舟二十號船箭組合體已于本月16日轉運至發射區,計劃將于近日擇機發射。今天(4月20日),發射場區組織各單位展開全系統合練。
此次合練,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測發系統全部崗位參加,在發射場系統的統一調度下,塔架、火箭、飛船等分系統進行功能檢查,從飛行準備、點火起飛到船箭分離,實施全過程模擬演練。
測試發射全程優化
“技術+流程”雙突破
神舟二十號載人飛行任務發射在即,高可靠、高安全是載人航天任務最重要的標準。按照這個標準,酒泉衛星發射中心一直在進行持續優化和改進,從測試到發射進行全程優化,實現“技術+流程”雙突破。
相較于神舟十九號任務的火箭,神舟二十號任務火箭系統的優化改進達到了二十余項,涵蓋了制造工藝、數據傳輸、可靠性提升等方面。
酒泉衛星發射中心 喬立清:本次的話,箭上的攝像頭的數量有所增加,而且視頻的分辨率也全面提升為全高清的格式,這也有利于我們對整個火箭飛行的狀態有個更全面的把控。
打造“智慧測發線”是酒泉衛星發射中心近年來重點優化的項目。在東風發射場數智中心,從火箭進場到點火飛行的所有流程,都是在這里進行的。依托20余萬個設備參數、數千路圖像資源和數百份文書開發的航天發射智能指揮管理系統,將首次應用到載人航天任務中,讓各崗位的指揮員和操作手都能直觀地了解接下來要完成的工作,并獲得智能化決策支持,極大提高整體工作質效。
酒泉衛星發射中心 胡永剛:為了提高任務中的輔助決策能力,我們構建了卡片式的方案預案庫,覆蓋火箭、發射場、天地通話等多個關鍵系統。今年,我們首次引入火箭數字伴飛系統,對總檢查、全系統演練等關鍵過程進行可視化呈現,實現測試數據實時判讀、飛行狀態的精準仿真。
航天事業“萬人一桿槍”,人才是中國航天高質量發展的核心要素。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從激發動力選好人才、專業細分布局人才、發射任務磨煉人才、多措并舉體系育才、公平公正評價人才五個方面入手,打造綜合創新型科技人才隊伍。
酒泉衛星發射中心 趙磊:依托訓練中心,體系化開展集約組訓、專攻精練、任務針對性訓練和標準化的考核。參試人員能力生成周期縮短一半以上,執行任務越來越從容自信、順暢高效。
全流程仿真訓練
鍛造技術純熟測發團隊
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綜合訓練中心通過全流程仿真訓練、全崗位人才培養、跨專業合作交流,為神舟任務鍛造了一支技術純熟的測發團隊。
中心測發團隊利用“東風-X”訓練箭完成箭上安裝精度測量訓練。這是中心科技工作者利用火箭殘骸再加工、老舊設備再改造、小型項目再整合,自己動手制造的實體訓練平臺,各艙段與真實火箭保持一致,可以實現從零部件到系統級的實物訓練。訓練模式從被動等待真實任務轉向主動駕馭實裝平臺,訓練質效大幅提升。然而,在訓練中心建成之前,發射場沒有專門用于訓練的產品,對于任務的實施帶來了阻力和困難。
酒泉衛星發射中心 賀鵬舉:有了這個訓練中心,我們先從理論訓練顯性化、更便于接收開始。比如說,我們的圖紙教學,現在咱們的仿真建模的手段都很多,我們可以通過仿真的方式,把它變成三維的、更加直觀的。甚至我們現在可以把它做成實物,把以前回收的殘骸上面的部件拆下來,實際上內在的原理是一致的。通過這種形式對原理教學或訓練,是一個質的跨越。
綜合訓練中心運行兩年來,構建起“理論—仿真—實訓”的全鏈培養體系,累計完成3000人次培養集訓,訓練范圍覆蓋測發系統70%的專業技術,操作手培養周期縮短50%,復雜故障處置能力有效提升,為神舟十六號至神舟二十號等“國字號”發射任務輸送優質可靠的人才隊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