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報記者 頡滿斌
“高原地區,晝夜溫差顯著、氣候冷涼等獨特自然條件,為木耳生產帶來了別樣的機遇與挑戰。在此情境下,要實現木耳生產的科學管控,亟需引入更多前沿高科技手段。” 7月31日,在甘肅省甘南州卓尼縣舉行的2025全國黑木耳產業高質量發展大會暨九色甘南農特產品營銷暢享會上,“李玉院士甘南卓尼高原食藥用菌科研基地”揭牌,中國工程院院士、吉林農業大學教授李玉(“蘑菇院士”)受聘為基地首席科學家。
吉林農業大學食藥用菌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主任李長田表示,科研基地將通過精準運用科技力量,深度挖掘高原氣候的獨特優勢,精心打造具有鮮明高原特色的木耳品牌。同時,著眼于構建全產業鏈發展模式,推動木耳產業從種植、加工到銷售等各環節緊密銜接、協同共進。
近年來,甘南州將食用菌產業作為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的重要支撐,構建起集菌種研發、菌棒生產、規模種植、精深加工、集散銷售于一體的完整產業鏈,探索出一條政策扶持、科技賦能、企業帶動、群眾增收的生態產業發展路徑。通過“龍頭企業+合作社+基地+農牧戶”模式,在卓尼、臨潭、舟曲等核心產區種植木耳1.2萬畝,年產鮮品4萬噸,全產業鏈產值達3億元,帶動4.2萬農牧民嵌入產業鏈,戶均年增收近萬元。
作為“中國黑木耳之鄉”,卓尼縣整合政府、科研院所、企業及農牧戶力量,深化“產學研融合”,建成栽培大棚4000余座,帶動5960戶農戶年均增收6000元以上。當地創新推行“春季黑木耳+冬季羊肚菌”一年兩茬輪作模式,同步發展香菇、平菇等多品種食用菌,實現了資源高效利用與生態保護的協同發展。
大會以“卓耳不凡·因為有尼”為主題,匯聚全國200余位院士專家、科研院所及企業代表,共商產業發展路徑,助力鄉村振興。活動現場還頒發了甘南卓尼高原食藥用菌科研基地首席科學家聘書,并發布《甘南藏族自治州卓尼縣木耳產業發展白皮書》。簽約儀式上,卓尼縣人民政府與中建八局、姑友道(福建)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等12家單位達成戰略合作,涵蓋菌種研發、智能裝備、冷鏈物流等全產業鏈環節。
大會期間同步舉辦的“九色甘南農特產品營銷暢享會”,現場不僅展示了卓尼黑木耳、牦牛肉干、洮硯等特色產品,還設置了藏式木雕、洮繡等非遺技藝體驗區。來自天津、山東等地的采購商與當地企業現場簽約,進一步推動甘南優質農特產品走向全國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