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報記者 龍躍梅 通訊員 陳剛 張蔧月
7月17日,由廣州機場建設投資集團有限公司投資建設,中交第四航務工程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交四航局)承建的白云機場三期擴建工程(小?—平山二期(首批))設計施工總承包項目14號地塊竣工驗收。
中交四航局白云機場三期擴建工程(小?—平山二期(首批))設計施工總承包項目位于廣州市花都區花山鎮西部小?村,總建筑面積為44.2萬平方米,規劃總安置戶數2196戶,主要建設內容包括安置住宅、配套商業和公共建筑以及用地紅線內的市政道路設施等。建成后,將成為集居住、教育于一體的綜合性社區,為回遷居民提供舒適、便捷的生活空間。其中,14號地塊總建筑面積約16.18萬平方米,包含15棟住宅樓,規劃安置戶數1068戶。
“作為廣州白云國際機場三期擴建工程的重要配套部分,我們堅持高標準嚴要求打造提升回遷居民幸福感的民生工程,始終聚焦群眾關注的安置房建成交付問題,構建起覆蓋項目全周期的保障體系,以匠心全力推進高品質回遷安置房建設。”中交四航局白云機場三期擴建工程項目負責人崔光財介紹。
高品質回遷安置房建設既是民生答卷,更是創新考場,新技術、新工藝成為中交四航局項目團隊攻克現場施工多項關鍵技術瓶頸的突破關鍵。深基坑施工過程中,為攻克地質條件復雜、周邊環境敏感難題,項目團隊創新運用預應力鋼支撐技術,根據基坑深度、形狀和地質情況,科學設計支撐體系,嚴控鋼支撐的安裝精度和預應力施加值,實時監測支撐軸力和基坑變形情況,從根源上有效緩解了入住后地基不均勻沉降風險,大幅降低了圍護結構墻面開裂的概率。
針對單段墻體長達70米的地下室連續長墻混凝土澆筑開裂難題,項目團隊研發出地下室外墻控裂技術,澆筑后養護“溫度和濕度”,實現項目70米長墻混凝土一次性澆筑無裂縫,有效提高墻體質量和耐久性,并編制出《超長地下室側墻結構控裂技術總結》,在機場片區安置房項目及中交四航局在建項目中推廣應用。項目也成為廣州市首批五家“三星級”智慧工地系統試點項目之一。
該項目先后榮獲廣州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施工現場生產生活環境品質提升示范項目、廣州市住建局全市房屋建筑精品工程培育項目,3項發明專利進入實質審查階段,5項實用型專利已授權。
預計12月,首批2196戶回遷居民將交付入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