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報記者 吳純新 通訊員 吳妞
6月21日,由湖北交投集團投資、中交二航局承建的利咸高速兩洞橋大橋順利合龍。
兩洞橋大橋位于湖北省恩施州咸豐縣小村鄉李子溪村,左幅長255米,右幅長265米,主跨110米,結構形式為簡支T梁+連續剛構。主橋橋墩采用雙肢矩形墩,最高墩達52米,采用掛架法施工;橋身共設計有126個節段,采用掛籃現澆法施工。
兩洞橋大橋橫跨在“V”型大峽谷之上,峽谷上下高差近百米,兩側主墩均位于懸崖峭壁之上。為確保大橋能順利“站起來”,項目建設團隊在半山腰的絕壁上開鑿出作業面,成功解決了主墩下部結構缺乏施工場地的難題。在橋身掛籃現澆施工過程中,為保證懸臂前后兩端受力平衡,項目團隊通過采用“水箱配重技術”,動態調整配重荷載分布,精準抵消懸臂端撓度變化,確保澆筑過程結構安全。
由于兩洞橋大橋所處位置極為偏僻,混凝土運輸時間長、距離遠,而泵送高標號混凝土則是懸臂澆筑的重點。為解決這一難題,項目團隊通過水洗篩選質量穩定的砂石料,調整礦物摻和料和減水劑保坍成分摻量,反復試拌優化配合比,確保在混凝土經過長距離運輸后,其性能依然穩定。同時,項目部還應用全自動數控鋼筋彎箍機、蒸汽養護機等先進設備,保證大橋施工安全、優質、高效推進。
“由于大橋所在的地方人跡罕至,施工條件惡劣,為高質量完成橋梁建設任務,我們精心謀劃、科學組織,推進‘網格化管理’和‘穿透式管理’,對每一道工序嚴格把關,確保了施工過程的安全性和橋梁外觀線性的精確性。”中交二航局利咸高速項目負責人譚小藝表示。
據悉,利咸高速項目是打通鄂、湘、渝、黔武陵山核心區域的交通主干道,項目建成后,利川至咸豐的通車里程將從2.5小時縮短至1小時,將有效解決利川、咸豐兩縣近40萬群眾快速出行問題,進一步改善鄂西南交通出行條件,對加快鄂西生態文化旅游圈建設,帶動武陵山區資源開發利用,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扎實推進鄉村全面振興,支撐國家西部大開發、中部崛起、長江經濟帶等戰略實施具有積極意義。
(受訪單位供圖)